• 自由与希望

  • 发布时间:2019-04-25 00:02 | 作者: | 来源:休闲驿站 | 浏览次数:
  • “怯懦囚禁灵魂,希望还你自由;恐惧让你沦为囚犯,希望让你重获自由。”这两句话是《肖申克的救赎》中最的两句,也是让我感触颇深的两句话。

    在《肖申克的救赎》中,小有成就的青年银行家安迪因涉嫌杀害妻子及她的情人而锒铛入狱。在那座名为肖申克的监狱内,希望似乎虚无缥缈,终身监禁的惩罚无疑注定了安迪接下来灰暗绝望的。未过多久,安迪尝试接近囚犯中颇有声望的瑞德,请求对方帮自己搞来小锤子。以此为契机,二人逐渐熟稔,安迪也仿佛在鱼龙混杂、罪恶横生、黑白混淆的牢狱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求生之道。他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帮助监狱管理层逃税、洗黑钱,同时凭借与瑞德的交往在犯人中间也渐渐受到礼遇。表面看来,他已如瑞德那样对那堵高墙从憎恨转变为处之泰然,但是对自由的渴望仍促使他朝着心中的希望和目标前进。

    希望,是万物之中最美的,而最美之物是永不凋零的;自由,是那最耀眼的光芒,它不在外面,而在于内心;心若是牢笼,处处则为牢笼,而那最耀眼的光芒也终将被封锁在漫无边际的那一堵高墙内,心中有希望,你敢于去追求自由,那你就能突破外物的束缚,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在肖申克的监狱中,囚犯们没有人身自由,他们对自由的希望,在无数个日日夜夜的打磨和“体制化”的同化下,已经消失殆尽。他们不仅没有了人身自由,慢慢地也没有了精神上的自由,最终沦为一具肉体被限制自由且心中没有丁点希望的依赖于监狱生存的躯体。

    而安迪却不同于这些人,尽管人身自由受限,但是,他的内心是渴望自由的,对未来的是充满希望的。哪怕生活给了他太多的磨难与坎坷,他也从未放弃,即使在这所冰冷残酷的监狱里。

    当他刚到这所监狱时,虽被“三姐妹”轮番欺负,但他从未停止对抗,从未放弃对生存的希望。在黑暗的监狱中,他仍时时刻刻渴望着自由,用精神上的自由去期待着肉体的解放。在他身上,我体会到自由与希望就像是埋在心里的种子,它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它会让你不甘被命运所束缚而努力抗争着,它会让你时刻向往着美好的生活,给你力量与勇气,支撑你走过黎明前那段最黑暗的人生

    就是对自由的渴望,驱使着安迪敢于去寻找,去追求他想要的自由。在这部影片中,有这么几个场景体现了安迪内心对自由的强烈向往。其一,一天清晨,安迪和几个囚犯干完活后,沐浴着温暖和煦的阳光闲散地坐在屋顶上,一边喝着冰啤酒,一边快活地聊着天,享受着这来之不易的自由。而这片刻的自由却是安迪冒着生命危险从监狱管理人手中争取过来的,他只想为同伴们赢得一次自由自在地喝酒休憩的机会,让他们像自由人一般的享受生活带给他们的乐趣。其二,安迪十几年如一日地坚持给州长写信,终于换来了当时英格兰最好的监狱图书馆,他想让囚犯们能够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忘掉生活带给他们的不幸,好好享受知识带给他们那如同自由人生活般的惬意与舒适,让他们呼吸着自由的空气。其三,安迪不顾典狱长的反对,毅然决绝地播放了莫扎特的音乐,那高亢的声音回荡在监狱的上空,所有人,包括囚犯和狱警,都朝着音乐传来的方向安静得聆听着,悠扬婉转的曲调让他们忘掉了高墙的束缚,沉浸在这难得的生活之中。尽管后来安迪被关禁闭,被惩罚,但对他而言,一切都值得,他所做的一切都只为了心中向往的“自由”。他坚信:人活着便不能失去自由,即使在监狱里,也应该尽力去争取自由。

    但是,在当时肖申克的监狱中,缺乏的不仅仅只有自由,更缺乏的是对生活的希望。对于那些囚犯而言,限制他们生存的不仅有那冰冷的高墙,还有那看不见摸不着,却能摧毁一个人对生活的希望的“体制化”。若是说监狱是从肉体上面限制他们自由,那么“体制化”便是从灵魂上限制他们的自由。

    其中,瑞德说过这么一段话,“监狱里的高墙实在有趣。刚入狱时,你会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是体制化。“体制化”不同于实实在在的高墙,隔断囚犯们与外界的联系,而是逐渐地磨灭掉他们对未来生活的希望。而自由是以希望为前提的,你没有了对生活的希望,你便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在影片中,受“体制化”毒害最深的莫过于看守图书馆的年老囚犯老布,当他被予以假释出狱后,他却因无法适应外面新世界的生活而绝望自杀。当老布死后,瑞德就老布的死和安迪说了一句话,“他是被体制化了。”究其原因,最终不过是老布已经在“体制化”的监狱中丧失了希望罢了,他不敢奢求自由,他已经习惯了监狱生活,再也无法去适应新生活。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主人公安迪,当他知道自己是被冤枉入狱且无法获释时,他没有屈服,他用自己的努力与坚持为自己打开了新的一扇门,最终他逃出了那个没有任何希望、黑暗冷酷的监狱,。出狱的那天夜晚,在风雨中,他尽情的呐喊呼叫,畅快地呼吸着自由的空气。他重获了自由,相比老布而言,他多的是那一份对生的希望,对自由的渴求。他坚守住了心中的那一份希望,用希望的光芒照亮了他前行的路。

    在《肖申克的救赎》中,“自由与希望”是我能直观感受到的最深刻的东西,其实,这又何尝不是我们如今生活中所需要的呢?我们如今的生活中充满了太多“体制化”,它会束缚着我们的自由,无论是肉体上,还是精神上,我们无法拥有绝对的自由,但是,我们不能放弃对自由的向往,要时刻对生活充满希望,只要有希望,一切都打不倒我们。

    版权作品,未经《短文学》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我是一个平凡的人,但我也能过的不平凡。

    “1975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这段文字摘自于路遥《平凡的世界》,它描绘了那平凡世界里一个最平凡的冬季,而这也是他们那群平凡的人开始不平凡的起点。

    《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他在书中歌颂了平凡世界中那些不甘于贫苦现状而且敢于去拼搏的平凡的人。

    读高中的时候,我曾把这部小说阅读了一遍,感触颇深。而如今读大学的我又把《平凡的世界》这部电视剧观看了一遍,看完之后,让我不由地佩服这篇小说中的两个为心中美好未来而奋斗的主人公,即便他们是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普通农民,但他们相信,用他们自己的双手可以让自己过的不平凡,从而改变自己的悲苦命运。

    是啊,每个人都处于同一个世界里,为什么有平凡与不平凡之别?此时的我想起了一首曲婉婷的歌《我们没有什么不同》,我非常喜欢里面的一些歌词:

    因为我们没有什么不同

    天黑时我们仰望同一片星空

    没有追求和付出哪来的成功

    谁说我们一定要走别人的路

    谁说辉煌背后没有痛苦

    只要为了梦想不服输

    再苦也不停止脚步

    对啊,我们都仰望着同一片天空,为什么就有着那么大的差别了?到底什么才是我们始终无法看到、无法摸索到的,但却是真实存在的能让人变得“不平凡”的东西呢?

    当每个人看完《平凡的世界》后,无论是小说或是改编的电视剧,或许也没有几个人能真正地回答出这个问题,真正地去刺破“平凡”与“不平凡”之间的那一层似有似无的薄纱。

    路遥在这部小说中细致地刻画了两个勇于去改变生活、敢于去挑战命运的年轻人,孙少安与孙少平虽然是黄土高原上很多人中的两个土生土长的农民,而且家境非常贫寒,但是他们人穷志不穷,他们各自有着远大的志向,并为之奋斗着。

    “生命里有着多少的无奈和惋惜,又有着怎样的愁苦和?雨浸风蚀的落寞与苍楚一定是水,静静地流过青春奋斗的日子和触摸理想的岁月”,路遥如是说道。孙少安与孙少平两兄弟在自己的青春岁月里不懈奋斗,经历了中的悲欢离合,忍受住了艰苦的磨炼之后,才换得了最终的那一份心满意足的喜悦。

    他们是平凡的,同时也是不平凡的。

    孙少安因家境困难而被迫辍学,少年时代的他就必须承担起支撑这个家的重任。家里上有老年痴傻的奶奶,年迈的老父亲,下有弟弟孙少平与妹妹孙兰香在读书,还得外加大姐和孙玉亭两家人的补贴,负担之重难以想象,而这个风雨飘零的家全靠他一人撑着,不管多苦多难,他从不抱怨。

    即使因为贫穷而在冬季里露宿街头,即使因为贫穷而被逼与心爱的润叶分手,即使因为贫穷而被人瞧不起,但是,他没有被穷困与蔑视打倒,反而鼓起勇气,他要战斗,他要与贫穷战斗,虽说自己是平凡的,是渺小的,可是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为了让村里人和家人过上从黑面馍到黄面馍,最后再到白面馍的生活,他敢想敢拼,他冒着被批斗的危险偷偷多分猪饲料地,带头搞生产责任制,个人承办砖厂,为村里人谋福利,尽管前行的道路上布满荆棘,他还是坚持走了过来,最终带着村里人一起发家致富。

    他由平凡而变得不平凡,他改变了自己以及很多人的命运;他由贫穷而变得富裕,他实现了自己心中那在别人眼中无法实现的“幻想”;他由低贱的农民尔变成了发家致富的领头人,他被父老乡亲们所钦佩,钦佩他敢于挑战的勇气,钦佩他那颗坚强的心,更加钦佩他能在那世俗眼光的洪流里坚守最初理想的毅力。

    与此同时,他的弟弟孙少平也同样在为他心中的理想不懈奋斗着。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出生于贫苦农民家的少平在学校里一直省吃俭用,也一直遭受着城里人的嘲笑,深深地自卑感与无力改变的失落感充斥了他的内心。在学习与阅读中,他不断地了解外面多彩的世界,他不甘心沉沦于此地,他多想离开他的家乡去外面的世界看看,他想去黄原,想去西安,想去北京,他想去外面的世界。

    “我是一个平凡的人,但我也能过的不平凡”,这句话是他对田晓霞说的,里面有着一个平凡人内心里的波涛汹涌,流露了他不甘于平凡的斗志,表达了他想要去改变的决心。是的,他最终做到了,他证明了自己不是一个平凡的人。

    高中毕业后,他回乡种过地,教过书,但是,这完全不能满足他的“欲望”,满腔热血无处挥洒,他想去外面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最终,他背井离乡,独自一人来到黄原这样一个陌生的城市,他这个穷书生也只能像那些揽工汉一样风餐露宿,好似迷路之人痴痴呆呆的望着远处,静静地等着,等待着有人来“认领”他们。

    他一个农村里来的穷书生,在这个大城市里显得是那么地格格不入。

    他投奔亲戚,却被无情地拒之门外,让他对心灰意冷,无依无靠的他,只能忍受着痛苦去干一些体力活,“细皮嫩肉”的他哪能承受啊?身上无尽的伤痕,也只能默默一个人承受,在夜晚里偷偷地来“抚平”这些伤痛。但是他很,他因来到这个大城市而快乐,他因自己的自力更生而快乐,他因自己当初执意出来闯荡而快乐,他在这里,第一次感受到了人生真正地价值。

    后来,辗转了多少个工作地点,换了多少分工作,他也慢慢地变得成熟了,他更加坚定了自己当初的决定。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他成了一名煤矿工人,凭借着他的勤奋刻苦、踏实稳重,他当了班长,带领着一班子的工人在地底下默默无闻地工作着,用生命给多少人们送去了温暖。

    他感到无比地骄傲与自豪,它通过自己的双手、自己的努力完成了自己的梦想,他走出了黄土飞扬的小村庄,是靠他自己的努力与汗水去获得生存,去观看外面精彩纷呈的世界,他感到很幸福。

    对啊,他们都很幸福,不再贫穷,不再被人嘲笑与蔑视,不再平凡地过完那漫长而又短暂的一生,他们拥有着自己的,值得自己为之奋斗的故事。

    他们是平凡的,也是不平凡的。

    如今,又有多少人像曾经的他们一样被世俗的眼光禁锢着自己的思想而甘于沉沦?甘心沦落为别人那最不起眼的陪衬,成为茫茫人海中最不起眼的那一个?

    其实,“不平凡”并非是高大上的代名词,也并非某些人的专属词,它在我们每一个人面前都是一样的,谁都可以尽情地拥有它,只要你能用自己的行动去博得它的“青睐”。

    在《平凡的世界》中,隐藏着多少的“不平凡”,而我们又是否能够真正地得以启示?

    何处不平凡?又如何能做到?或许我已经知道答案了,并处于正在进行时中。

    版权作品,未经《短文学》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