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届世界考古论坛上海开幕 三大奖项揭晓并颁奖

  • 发布时间:2020-03-07 00:30 | 作者: | 来源:休闲驿站 | 浏览次数:
  •     上海市副市长宗明(右)向著名考古学家白简恩教授颁发“世界考古论坛终身成就奖”奖章及获奖证书。 孙自法 摄

      中新网上海12月14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主题为“城市化与全球化的考古学视野:人类的共同未来”的第四届世界考古论坛14日在上海开幕,本届世界考古论坛终身成就奖、重大田野考古发现奖、重要考古研究成果奖等三大奖项一一揭晓并颁奖。

      终身成就奖是世界考古论坛最高荣誉奖项,旨在表彰世界范围内德高望众、学术成就卓著、影响深远广泛的考古学家。今年的第四届奖项授予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董事讲席教授白简恩(Jane Ellen Buikstra),其研究领域涉及生物考古学、古病理学、法医人类学和古人口学,以表彰她在创建当代生物考古学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

    开幕式上,颁发第四届世界考古论坛重大田野考古发现奖。 孙自法 摄

      另两大奖项方面,第四届世界考古论坛共收到有效提名116项,经世界21位评审委员和近50位咨询委员初评及第二轮评审投票,最终产生10项重大田野考古发现奖、9项重要考古研究成果奖。

     开幕式上,颁发第四届世界考古论坛重要考古研究成果奖。 孙自法 摄

      10项重大田野考古发现奖分别是: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贝纳妮丝·蓓琳娜主持的“早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全球化:克拉地峡系统和多元的历史”、土耳其安卡拉大学费克里·库拉寇格鲁主持的“安纳托利亚国家的出现与巩固:库尔土丘的考古发掘”、美国密歇根大学罗宾·贝克主持的“圣胡安堡与帝国边界:贝里遗址所见的殖民历史过程”、德国考古研究院斯文德·汉森主持的“多瑙河下游皮尔曲勒红铜时代的莫谷拉戈加纳土丘遗址”、英国高地与群岛大学尼克·卡尔德主持的“苏格兰奥克尼群岛布罗德加的尼斯遗址”、英国剑桥大学伦福儒和迈克尔·博伊主持的“克罗斯–纳克索斯的海上航道与卡沃斯沿海腹地的青铜时代早期圣所”、菲律宾国立大学阿尔曼·米亚雷斯主持的“卡劳洞穴和吕宋人的发现”、中国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杨军主持的“地下奢华:西汉海昏侯墓的考古发掘”、英国剑桥大学阿比德米·巴巴洛拉主持的“非洲撒哈拉以南玻璃的考古研究”、秘鲁特鲁希略国立大学盖布瑞·普日特主持的“十五世纪秘鲁北部沿海儿童与骆驼的大规模献祭”。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左)主持论坛开幕式。 孙自法 摄

      9项重要考古研究成果奖包括: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托马斯·普莱思主持的“东南亚青铜技术起源与金属贸易”、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本·尼尔森主持的“本土悠悠:拉奎玛达和墨西哥西部七世纪至十四世纪的全球化”、巴西圣保罗大学爱德华·奈维斯主持的“远非原始:亚马逊对世界考古学的启示”、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地质与矿物研究所雅罗斯拉夫·库兹明主持的“东北亚黑曜岩溯源研究:史前交换与人群迁徙的实证”、南非开普敦大学沙德雷·奇瑞库主持的“大津巴布韦城址的科技考古与城市研究”、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查尔斯·斯坦尼斯主持的“人类协作演变的考古学研究”、德国考古研究院安德烈亚斯·沙赫纳主持的“土耳其青铜时代赫梯文明都城考古:博阿兹考伊–哈图莎什遗址”、德国基尔大学约翰内斯·穆勒主持的“中欧北部巨石遗存与社会:繁荣与萧条、等级与权衡、以及景观的社会内涵”、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安·赛弗斯主持的“奥梅克文化:中美洲最古老文明的研究”。

      第四届世界考古论坛会期4天,主要内容包括每项重大田野考古发现奖和重要考古研究成果奖学术演讲、终身成就奖得主白简恩“生物考古学的全球化”讲座、“城市化与全球化的考古学视野:人类的共同未来”多场主题演讲、多个分会场考古专题学术演讲、多场公众考古讲座以及良渚遗址、崧泽遗址参观考察活动,将为学界和公众带来一场场世界考古的学术“盛宴”。

        世界考古论坛秘书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宣布第四届世界考古论坛三大奖项评选结果。 孙自法 摄

      致力于促进全世界范围内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水平提升和加强国际考古学界交流、合作的世界考古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与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上海市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和上海大学承办,论坛自2013年起每两年举办一届。(完)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