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山农信:为非遗传承复产注入“强心剂”

  • 发布时间:2020-03-12 00:23 | 作者: | 来源:休闲驿站 | 浏览次数:
  •     中新网贵州新闻3月11日电(李永俊 吴丽珍)近年来,通过“非遗+扶贫”的产业模式,贵州省雷山县先后成立了多个以藤编工艺、银饰加工、苗族刺绣等为产业的扶贫工坊,带动广大贫困户就业增收。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非遗传承人和非遗传承企业的生产计划,他们心急如焚等来复工复产的同时,也遇到了由于近1个多月停工导致的资金周转问题。

      “屋漏偏逢连夜雨,遇到疫情本来就影响了今年旺季的刺绣加工和销量,年初还打算资金回笼,把公司准备到期的218万元贷款还了,这下不知怎么办才好。”雷山县阿妮绣业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杨阿妮说出了自己的烦心事,作为非遗传承人,100多名绣娘在她的带动下,一起发展苗族手工刺绣办起了企业,去年全年绣品数量达2万余件,产值达200万元。

      责任心促复工复产,农信情助非遗传承。面对杨阿妮的困难,雷山农信社切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金融业进一步服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省联社和黔东南审计中心的指导下,以金融驰援的方式,主动给杨阿妮量增价降,不仅灵活运用无还本续贷为她的公司续贷了218万元到期贷款,尤其是针对性地减轻给她带来疫情压力,执行了基准利率。

      “没有你们,我还真不知道怎么渡过这个难关。”在雷山农信社营业部的抗击疫情金融服务专区,杨阿妮把公司续贷的材料交了信贷员,感慨地说到。

      为满足杨阿妮刺绣加工复产资金需求,雷山农信社还向其个人发放了20万元纯信用的扶贫再贷款。

      “我们是2月11号复工的,但是因为疫情未解除,很多工人都未能到岗,所以成品跟不上线上的销量,而且我今年打算把工艺品投入到西江市场,门面装修的钱还是个窟窿呢。”在雷山县羊排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苗族藤编技艺工坊开始忙了起来,来自大塘镇交腊村的杨国超是这里的负责人,也是县非遗代表性项目藤编技艺传承人。杨国超还刚刚跟西江的阿浓公司签下了合作协议,待疫情解除,西江旅游业放开,藤编的工艺品可以实现在线上线下同时销售。

      为此,针对杨国超的非遗产业发展需求,雷山农信社立即用金融服务快速响应,展开新增贷款评级授信,次日便向杨国超新增了10万元复产贷款。近年来,已累计支持杨国超70万元贷款发展藤编工艺,助力其通过“非遗+农户”的方式不断扩大工艺品加工规模,不仅传承了苗族人自己的文化,还带动当地就业人员300余人。

      据了解,雷山县不仅是一个旅游大县,还有着近500项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被国家列入“非遗+扶贫”重点支持地区县。为充分发挥地方金融主力军作用,复工复产以来,雷山农信社通过创新信贷产品、量增价降、畅通线上金融服务等措施,积极向非遗产业投放贷款1575万元,大力配合县委、县政府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的同时,助推全县文旅融合、巩固脱贫攻坚。(完)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