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找古建:中国六大名阁

  • 发布时间:2020-07-13 01:02 | 作者: | 来源:休闲驿站 | 浏览次数:
  •   滕王阁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滕王阁

      滕王阁始建于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始建而得名,又因初唐诗人王勃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流芳百世、名传千古。

      其坐落于江西南昌,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历史上的滕王阁先后共重建达29次之多,屡毁屡建。最后一次被毁,是在光绪末年(1908年),1989年10月8日滕王阁重建落成。

      滕王阁主体建筑净高57.5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其下部为象征古城墙的12米高台座,分为两级。台座以上的主阁取“明三暗七”格式,新阁的瓦件全部采用碧色琉璃瓦,正脊鸱吻为仿宋特制,高达3.5米。勾头、滴水均特制瓦当,勾头为“滕阁秋风”四字,而滴水为“孤鹜”图案。台座之下,有南北相通的两个瓢形人工湖,北湖之上建有九曲风雨桥。

      登阁远眺,王勃笔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美景尽收眼底。

      蓬莱阁

      嵯峨丹阁倚丹崖,俯瞰瀛洲仙子家。

      万里夜看日赐谷,一帘晴卷海天霞。

      蓬莱阁位于山东烟台,是一处古建群。它由蓬莱阁、天后宫、龙五宫、吕祖殿、三清殿、弥陀寺六大单体及其附属建筑组成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面积1.89万平方米。自宋嘉裕年间起,历代都进行了扩建重修,是融自然风光、历史名胜、人文景观、休闲娱乐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和休闲度假胜地。

      蓬莱阁的主体建筑建于宋朝嘉祐六年(1061年),素以“人间仙境”著称于世,其“八仙过海”传说和“海市蜃楼”奇观享誉海内外。

      其下断崖峭壁,倒挂在碧波之上,偶有海雾飘来,层层裹缠山腰,画栋雕粱,直欲乘风飞去。游人居身阁上,但觉脚下云烟浮动,有天无地,一派空灵。

      烟雨楼

      烟雨楼台听春雨,

      清风轻拂和细语。

      分烟话雨伊人去,

      落花还恋静夜雨。

      烟雨楼是嘉兴南湖湖心岛上的主要建筑,现已成为岛上整个园林的泛称。烟雨楼几经兴废,历尽沧桑,现今湖心上屹立的烟雨楼,乃是1918年,嘉兴知事张昌庆会绅募捐款重建而成。

      烟雨楼重檐飞翼,典雅古朴。正楼两层,高约20米,重檐画栋,朱柱明窗,在绿树掩映下,更显雄伟。楼周围亭阁、长廊、假山、花台,疏密相间,错落有致。湖中有池,岛中有堤,体现了中国造园艺术风格。

      “台筑鸳湖之畔,以馆宾客”为游观登眺之所。登烟雨楼望南湖景色,别有情趣。夏日倚栏远眺,湖中接天莲叶无穷碧;春天细雨霏霏,湖面上下烟雨朦胧,景色全在烟雾之中。

      东安阁

      东风渠水引入流,西河相汇成湖泊。

      安然怡居享盛世,蜀都福地物自博。

      阁高百尺望川媚,第家登临远山阔。

      楼阙傍水意悠悠,一览东安景卓卓。

      

      东安阁

      东安阁位于四川成都,因世界大运会而建,一为世界大运会提供观礼宴宾之功能,二向世界展现“天府之国”弦歌永缀的灿烂文化,三以宏伟高阁之美,传承中国古建文化魅力。

      建筑主体采用钢结构,总高49.9米,取“明七暗三”格式,外七层赋予阁楼气势非凡的装饰性,内三层保障阁楼的通透宽敞的建筑体量。内部结构创新性采用中空模式,25.6m超高挑空,气势磅礴,器宇轩昂。

      东安阁临湖而建,雄伟高阁拔地而起,神工天巧,飞阁流丹。婉约的湖光水色与飞檐峻峭的阁楼交融共生,构建出一幅旖旎壮观的水色空境。

      黄鹤楼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当时只是夏口城一角瞭望守戍的“军事楼”,晋灭东吴以后,三国归于一统,该楼在失去其军事价值的同时,随着江夏城地发展,逐步演变成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使得黄鹤楼自古以来闻名遐迩。

      1957年建武汉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1981年,黄鹤楼重建,选址在距旧址约1000米的蛇山峰岭上。主楼以清代“同治楼”为蓝本,但更高大雄伟。楼外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主楼周围还建有白云阁、象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

      黄鹤楼雄浑之中又不失精巧,富于变化的韵味和美感。散发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神韵。

      岳阳楼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其前身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西晋南北朝时称“巴陵城楼”。

      岳阳楼同样经历无数次损毁与重建。1983年,国务院拨专款对岳阳楼落架大修,把构件按原件复制更新,历时十个月,保存了55%以上构件原物。一楼民国时加砌的三面砖墙换为明清式样的贴金雕花门窗。二楼镶嵌有清书法家张照书《岳阳楼记》雕屏原物。三楼镶嵌毛泽东书杜甫《登岳阳楼》诗雕屏。1984年5月1日,岳阳楼大修竣工并对外开放。

      岳阳楼坐西朝东,构造古朴独特,台基以花岗岩围砌而成,台基宽度17.24米,进14.54米,高度为0.65米。岳阳楼三层建筑均有飞檐,以斗拱承托,斗拱结构复杂,工艺精美,几非人力所能为,当地人传说是鲁班亲手制造的。

      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中,唯一保持原貌的古建筑,其独特的盔顶结构,更是体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能工巧匠的精巧的设计和技能。

      这些古建阁楼,从一砖一瓦,飞檐斗拱中,将古代的建筑与文化凝练,化作静谧的建筑构件,让世人在观赏之际,感受古建筑的独特魅力,走进一场独特的历史之旅。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