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首次上“云” 新技术助力“破圈”

  • 发布时间:2020-12-22 00:19 | 作者: | 来源:休闲驿站 | 浏览次数:
    usdt
  •   中新社北京9月30日电 (记者 应妮)第二十七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传统的5天展期在30日告一段落,常态化的贸易和交流将在“云”上继续。

      首次云上办展:新方式见实效

      受全球疫情影响,创办34年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今年首次移师线上。截至目前,本届BIBF云书展吸引97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400家展商线上注册,展示3.8万余种中外版权图书、30多万种实物贸易图书。其中,参展国家和地区数超过往年,新展商数量达200家。

      本届书展全面应用5G等技术,通过海内外云服务器的部署和云交流模块的嵌入,以及全景展厅、专业活动、在线直播、线下展览等展览板块和文化活动的多元设置,实现国际出版人的无障碍交流。

      据初步统计,自BIBF线上平台开放以来,共达成中外版权贸易协议(含意向)6788项,同比增长13.2%。其中,达成各类版权输出与合作出版意向和协议4395项,同比增长14.45%;达成引进意向和协议2393项,同比增长10.99%。

      截至目前,BIBF共举办1300多场专业大众活动,深度研讨行业发展,助力全民阅读推广。其中,专业活动聚焦5G应用、融合发展、国际合作、智慧创新等话题,均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方式举办,参加人数超过500万人次,极大扩展了参会规模和话题延伸程度。

      为借书展契机积极推广全民阅读,BIBF还联合全球出版机构、文化机构及京东、新浪、腾讯、学习强国等平台,共同推出系列品牌活动,相关话题和活动播放量已突破10亿次,对推动全民阅读起到了促进作用。

      出版业+5G:亟待深化改革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传播技术的发展,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通过技术研发、内容创新、渠道融合、市场融合,推动智慧出版业态发展,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是出版业亟待解决的难题。这也是BIBF举办期间出版业者关注的话题。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志坚认为,疫情与5G使出版业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出版内容和表现形态更加多样,全民阅读可能越来越把“读书”与“读屏”统筹起来加以推进。二是出版产业链不断延长,不同领域之间的融合壁垒将被打破,数字内容企业的品牌运作和经营跨界能力将在竞争中更为突出。

      他指出,推动出版融合向纵深发展,首先要在融合中保持和发挥出版业的核心优势,即强大内容资源提供者。其次在融合中推动出版的全面创新,须尽快建立数据思维、用户思维、产品思维,把握好重点融合型项目与传统出版业务版块的关系,实现内容的有效集聚与运营。

      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邬书林表示,出版工作从古到今就是用新的理念、新的载体形式、新的技术、新的方法、新的工具来传播知识和信息。信息技术革命性进步为出版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机遇,每一次新技术的发布,都必然推动出版业的发展。进入5G时代,用好新技术是出版产业的生存之道。“我们对出版要有信心,要用朝阳产业的思路找到自己的切入点,来更好地开拓新的市场。”

      线上线下共发力“破圈”

      除云书展外,BIBF还首次在北京、上海、山东、江苏、福建、广东、湖南等地设立实体展览分会场。中国出版集团在北京新华书店总店,北京出版集团在北京图书大厦,上海出版界在上海中心大厦朵云书院,山东、江苏、福建等地出版界在当地书城设立实体书展,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版权交易与精品图书展示相结合的新格局。

      面向儿童的BIBF绘本展30日在线下开幕,主办方今年选择全新模式,将把这一绘本展作为一个长期展览设立,以深度服务和贴近读者的形式,满足不同观展群体的需求。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张纪臣认为,随着读者阅读习惯和参与方式的改变,无论是否有疫情,今后的国际书展已不可能简单地回到过去的举办形式,一定会形成线上线下同频共振的局面。他相信,好的展览内容、走心的活动策划、前沿的话题讨论,仍将是书展的魅力所在,线下书展的面对面交流仍然不可取代。今后,BIBF将充分运用线下交流的优势和线上的广阔空间,形成多元融合、创新多变、功能丰富、充满活力的有机新生态体。(完)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