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的侦探推理小说

  • 发布时间:2017-10-26 01:42 | 作者: | 来源:休闲驿站 | 浏览次数:
  • 提到推理小说,人们马上就会想到英国作家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集》、阿嘉莎·克里斯蒂的《尼罗河上的惨案》、日本作家森村诚一的《人性的证明》等著名的侦探推理作品。也马上会想到推理小说的基本特征:曲折跌宕、悬念丛生的故事情节,勇敢机智、探险揭密的侦探英雄,科学、法理、正义的追求理念,调动读者的逻辑思维参与的阅读挑战及趣味性。正因为这些特点,使得推理小说这种文学样式,从19世纪上半叶诞生以来,便成为世界文坛上最活跃、最易沟通的文学形式。已故美国总统罗斯福曾因此称它为“智慧文学”。

    中国推理小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书上记载的各种案例。明清年间,案例已经引起了文学家的兴趣,出现了小说创作中的公案情节以及专门的公案小说,作家已很讲究情节的生动性与趣味性。这类案例与创作为中国近代侦探推理作品的诞生打下了基础。

    从小说家程小青1915年将《福尔摩斯探案集》翻译介绍到中国算起,西方推理小说的形式进入中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近百年来中国推理小说的创作有过流行,有过沉寂,也有近几十年的复兴。

    1917年,程小青创办《侦探世界》杂志,开始刊登具有中国特色的侦探推理小说。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程小青的侦探推理小说十分畅销,写侦探推理小说成为当时通俗文学的一股潮流,但由于我国现代特殊的历史文化原因,这股潮流被打入“鸳鸯蝴蝶派”阵营。新中国文艺崛起之后,对武侠、侦探推理、言情小说更是予以批判与打击。上世纪60年代前后,国家的文艺政策有所松动,柯南道尔的侦探小说译本相继出版,又翻译了一些苏联的反特小说。中国文坛也出现了一些反特小说和反特影片,如《国庆十点钟》《羊城暗哨》等,开创了新中国侦探推理小说的新局面。但“文化大革命”的大灾难,又使中国推理小说的创作陷入沉寂。

    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和文学新时期的到来,也为推理小说的创作带来了生机。到80至90年代,出现了大量冠以“法制文学”的推理小说,各家出版社争相出版欧美推理小说中译本,也大大调动了广大读者对推理小说的兴趣。但与广大读者极佳的阅读心态和阅读需求相比,我国当代原创推理小说创作发展比较缓慢,相比于八九十年代纯文学创作与评论研究的繁荣,被当作通俗文学的推理小说的创作、出版与研究并未受到充分的重视,读者对推理小说的浓厚兴趣只能通过阅读国外翻译作品来满足,这又更使得中国推理小说创作星光暗淡。

    可喜的是,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专业作家与爱好者致力于推理小说的创作,还有网络力量的参与,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有越来越多的批评家、研究人员致力于推理小说的推介研究;还有越来越多的报刊、出版机构开始重视原创推理作品的传播发行,这些努力对我国推理小说创作水平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也进一步扩大了我国推理小说创作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比较知名的推理小说作家有:马铭(即蓝玛)、陈冀浦、何家弘、裘小龙、张策等;比较知名的推理小说创作研究部门有: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北京侦探推理文艺协会、公安文艺研究所等。较知名的集中发表推理小说的刊物有《啄木鸟》及各省市公安系统创办的文艺性刊物如《人民警察》《警探》等,一些综合性文艺刊物也在逐渐扩大推理小说的发表园地。近年来,网上也出现了致力于推进推理小说创作的网站,如《推理之门》《华生的侦探世界》等。在作家、专家、爱好者们的共同努力下,侦探小说的创作、研究渐呈繁荣之态:从1998年起,每三年举办一次全国侦探推理小说大赛,一批优秀之作涌现出来;一批优秀长篇在出版市场销售火爆,有的搬上影视后更扩大了影响,如蓝玛的桑楚系列、欧阳慈系列,曹正文的《紫色的诱惑》《都市疑案》,何家弘的洪律师系列,裘小龙的陈超系列;一批优秀侦探小说选本被出版社推出,如《2003中国年度最佳侦探小说》《中国当代获奖侦探小说排行榜》《非典型谋杀:中国当代微型侦探小说选》《独角兽文库》等;关于侦探小说的系统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当前,人们阅读心理的多元化、出版的商业化已使文学创作进入多元化的时代,也已经引发了类型化小说的大发展,侦探推理类小说以其悬疑、惊险、智性、趣味吸引了不同年龄段的大批读者。社会生活的日趋复杂、人们生活观念的日趋多元化,也使得侦探小说的品位向多元化发展,以警探破案、强调教化、法制精神为内容主体的创作模式虽仍是主流,但一些新的创作模式涌现出来,突出的表现就是网络原创侦探小说大量出现,校园推理、武侠推理、历史推理、科幻推理、魔幻推理纷纷亮相,吸引了大批青少年网民。

    虽然与欧美日等国的侦探推理小说数量与质量相比,我们还有一些差距,但我们相信,假以时日,中国的侦探推理小说会有更大的发展。

  • 相关内容